问:什么是睡眠障碍?常见的类型有哪些?
答: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时间、睡眠质量或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,导致白天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。它不是简单的“睡不着”,而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因素。长期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精神状态、工作效率,还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包括:
因此,睡眠障碍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协作,尤其是当失眠与情绪、压力、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时,精神心理科是关键的就诊科室。
问:出现睡眠问题,应该挂什么科室?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能提供哪些帮助?
答:睡眠问题的就诊科室需根据具体病因判断:
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在睡眠障碍的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科室认为“睡眠是身心健康的晴雨表”,许多失眠背后隐藏着焦虑、抑郁、应激反应等心理根源。因此,科室采用“身心同治”理念,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组成专业团队,通过科学评估,区分原发性失眠与继发于心理疾病的功能性睡眠障碍。
治疗手段涵盖药物调节、认知行为疗法(CBT-I,失眠的“金标准”非药物疗法)、放松训练、正念干预、中医情志调理、针灸安神等,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睡眠节律,同时改善潜在的心理问题,实现从“睡不着”到“睡得好”的转变。
问:能否分享两位在该科室成功改善睡眠的真实案例?
答:以下是两位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重获良好睡眠的真实经历(已隐去个人隐私信息):
案例一:张先生,38岁,企业中层管理者
张先生因工作压力大,近一年来反复失眠。每晚躺在床上思绪纷飞,担心项目进度、团队管理,常常凌晨2、3点才能入睡,睡眠浅、易醒,白天头晕脑胀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情绪急躁,影响工作和家庭关系。他曾尝试服用助眠药,但效果短暂且担心依赖。
经朋友推荐,他来到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。医生评估后判断其为“焦虑相关性失眠”。治疗团队为他制定了综合方案:一方面使用低剂量药物短期调节神经功能;另一方面开展认知行为治疗(CBT-I),帮助他识别并调整“必须睡够8小时”“睡不好就完蛋”等错误认知,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。同时,配合中医疏肝解郁、安神定志的调理。
经过8周的系统干预,张先生的睡眠明显改善,入睡时间缩短,夜间醒后能较快入睡。他学会了管理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方法,已逐步停用药物,白天精力恢复,情绪平稳,工作状态重回正轨。
案例二:李女士,26岁,研究生
李女士自大学起就有入睡困难,近两年因毕业压力和感情问题,失眠加重,常整夜无眠,伴随心慌、胸闷、情绪低落、对事物提不起兴趣,甚至出现轻生念头。她意识到问题严重,主动寻求专业帮助。
在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,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心理评估,诊断其为“抑郁障碍伴严重失眠”。治疗团队采取“药物+心理+调理”三位一体方案:使用抗抑郁药物调节神经递质,从根本上改善情绪和睡眠;安排定期心理治疗,帮助她梳理情绪困扰,重建积极认知;同时辅以中医养心安神、疏解郁结的调理方法。
经过三个月的持续治疗,李女士的情绪逐渐稳定,睡眠质量显著提升,每晚能连续睡眠5-6小时,白天精力恢复,重新找回学习动力,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,并对未来生活重燃希望。
问:对于长期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,您有什么建议?
答:首先,请正视睡眠问题,它不是“小事”,也不是靠“硬扛”就能解决的。当失眠持续超过一个月,并影响到白天的生活和工作时,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建议优先到精神心理科进行评估,尤其是当失眠与情绪压力、焦虑、抑郁相关时。像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这样具备综合诊疗能力的科室,能够深入挖掘失眠背后的心理根源,提供科学、系统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,避免盲目用药或延误病情。
同时,保持规律作息、减少睡前刺激(如手机、咖啡)、学会压力管理、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也至关重要。记住,良好的睡眠是可以重建的,关键在于早干预、找对方法、坚持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