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自闭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
A: 自闭症,医学上称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(ASD),是一种在儿童早期出现、持续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。其核心症状主要体现在社交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、行为刻板两大方面,症状轻重不一,因此被称为“谱系”障碍。
具体表现包括:
社交互动与沟通困难:
兴趣狭窄与重复刻板行为:
这些症状通常在孩子3岁前逐渐显现,越早识别,越早干预,效果越好。
Q:自闭症孩子能改善吗?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如何帮助他们?
A: 虽然自闭症目前无法完全“治愈”,但通过科学、系统的早期干预,孩子的社交、语言、行为和认知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,许多孩子能够适应学校生活,甚至成年后实现独立生活或从事适合的工作。
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设有儿童发育行为评估与干预中心,专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与综合康复。科室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,结合临床观察和家长访谈,进行精准诊断。治疗上强调“个体化、家庭化、系统化”,提供行为干预指导、语言训练建议、社交技能培养、家长心理支持及必要时的药物辅助(用于改善伴随的注意力不集中、焦虑、冲动等问题),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。
以下是两位曾在该院接受干预的真实患者案例:
案例一:小杰,3岁半,男孩
小杰2岁时还不会叫“爸爸妈妈”,对叫名字反应微弱,喜欢长时间盯着旋转的电风扇看,能持续半小时不动。他从不与其他小朋友互动,常独自排列玩具车,排列方式固定,一旦被打乱就会大哭不止。父母带他去多家机构咨询,最终在亲友推荐下前往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。
经过专业评估,医生确诊小杰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”。科室为他制定了以应用行为分析(ABA)为基础的干预方案,并对父母进行系统培训,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强化、分解任务等技巧进行训练。同时,安排每周的语言与认知训练课程。经过一年的坚持干预,小杰的语言能力明显进步,能用简单句子表达需求;开始对父母有依恋表现,会主动拉手示意;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也能短时间参与,不再完全游离在外。家长表示,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让他们充满希望。
案例二:萌萌,5岁,女孩
萌萌在幼儿园被老师评价为“安静得异常”。她从不主动举手发言,即使被点名也低头不语。课间其他孩子嬉戏打闹,她总是独自坐在角落翻看绘本,且只读同一本关于地铁线路的书。她对衣物标签极为敏感,稍有不适就情绪崩溃。家长起初以为孩子只是“内向害羞”,直到老师多次反馈其社交退缩和行为刻板,才引起重视。
在上海九龙医院精神心理科,医生发现萌萌虽具备一定语言能力,但存在明显的社交回避和兴趣局限,符合高功能自闭症特征。由于女孩症状常被误认为“乖巧”,容易漏诊。确诊后,科室为萌萌设计了社交故事训练和感觉统合干预方案,帮助她理解社交规则,减少感官敏感带来的困扰。心理治疗师还通过角色扮演游戏,鼓励她表达想法。同时,医生与幼儿园老师保持沟通,提供融合教育建议。经过半年多的综合干预,萌萌开始尝试与一名同学分享玩具,能在小组活动中跟随指令,情绪稳定性也有所提高,家长和老师都看到了她的积极变化。
Q:家长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?关键是什么?
A: 面对自闭症孩子,家长需要做到:
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,通过专业医疗支持与家庭的共同努力,他们同样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,走向更有希望的未来。